一直以來PPP合作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進行,無論是名義上還是政府采購的方式上,都隱含著屬政府購買服務的大范疇,有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延伸之意。在實際過程中,這種觀點給PPP工作及社會資本的政府采購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所以,厘清PPP模式與政府購買服務兩種概念很重要。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各中央企業: 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和《國務院關于印發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19號)精神,剝離與主業發展方向不符的國有企業辦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本文為吳敬璉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和中信出版集團上海公司聯合主辦的“名家講堂”上的演講) 為什么會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么是供給側?為什么要結構性改革?這個口號提出以后一炮而紅,當時就沒有把這些事情追問清楚,以至于現在問題來了,無法解答。 這兩年我參加一些論壇常說三句話,開拓思想市場,研究基本問題,探索中國長期發展的路徑。其中核心是研究基本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界的同仁們對于改革開放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就是就現象答問題的多,而對基本問題研究的不透。 現象是多種規定的集合,是千變萬化的。一個新的現象出現以后就熱鬧一通,但是淺嘗輒止,沒有把基本問題弄明白;過了兩天以后,某些因素發生了變化,可能是一種很偶然的因素,很次要的因素,很短期的因素,但現象表現就往往有所不同,于是又來一次浪潮。 新的浪潮又是這樣,就事論事,淺嘗輒止。過了幾天,因為現象的變化很快,所以這個事情好像人們又不關注了。 當同樣的事情以稍有不同的面貌出現時會覺得是一個新問題,這是因為對本質沒有認識,所以新現象出現的時候,原來的那些得到的認識不但沒有深化,反而被遺忘。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9日14時30分舉行記者會,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等就“國企改革”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資委要求央企打好保增長攻堅戰,要堅持現金為王和嚴格控制風險。就此來看,央企頻繁處置不良水電資產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頻繁的‘砸鍋賣鐵’來沖業績減少,止住‘出血點’;二是順勢而為,加速集團產業結構調整?!? 水電項目曾經是央企爭搶的“香餑餑”,如今成“燙手山芋”。很多水電項目不能順利開工、投資收益率低等問題讓投資方備受煎熬,也讓央企對所投資的項目采取了放棄的態度,僅今年前兩個月就有多家國有水電資產被掛牌出售。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1月份就有7個央企掛牌轉讓水電股權。國電東北轉讓林口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掛牌價23019.58萬元;國電廣西轉讓廣源水電開發有限公司85%股權及對標的企業債權,掛牌價5800萬元;華能轉讓瀾滄江上游水電有限公司覺巴水電廠整體權益,掛牌價38647.75萬元;華能轉讓果多水電有限公司51%股權,掛牌價38279.07萬元;桂冠電力轉讓福建安豐水電66%股權,掛牌價2207萬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知情人士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廣核也有意將旗下170多萬千瓦裝機的水電資產掛牌出售?!?/p>
1月18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發表題為“改革突圍、創新突圍——2017年的中國經濟”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未經作者審閱。 1、中國現在面臨的國際形勢:外需萎縮,反全球化,以及為什么 首先怎么理解中國經濟從之前的高速增長轉向6%~7%中高速的增長?要先理解全球的格局。 假定有兩個經濟體,一個富有,一個貧窮。富國是10萬塊資本,300個人。窮國是10塊錢資本,3000個人。前者類比是歐美和日本,后者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這兩個經濟中間之前有一道藍墻隔開,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窮就是沒資本,沒資本就沒有提高生產率的手段,很大程度靠人力、靠自然力,經濟進步就很慢。富國資本雄厚,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所以貧富差距會拉大。 現在把藍墻打通,就是改革開放,把這個壁壘打開。打開以后:兩個經濟體加到一起算,資本總量就變成10萬零10塊錢,人口總量是3300人。要素的相對比例都發生變化,用我們熟悉的話就是“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
美國之所以稱霸全世界,是因為它有兩個拳頭:一個是軍事,一個是貨幣。這兩個拳頭打出的組合拳,幾乎所向披靡,KO了一個又一個對象。接下來輪到中國上擂臺了,但中國打的卻是太極,講究以柔克剛、四兩拔千斤…… OK,在好戲上演之前,我們不妨先見招拆招,看看喬良將軍如何拆解美國的組合拳,看清他的招數!
所謂的世界大事,其實古往今來的幾千年,國與國之間只有三件事:戰爭,和平與發展。戰爭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的失衡又會帶來新的戰爭。 戰爭發生,是因為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需要進行再平衡,以使國與國之間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會產生和平。一個和平的國際秩序,進而帶來經濟發展。有的國家發展的好些,有的國家發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國家,就要向舊的霸權發起挑戰,來重新劃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緣政治,和獅王爭霸,侯王爭霸,本質都是一樣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國興衰,替換成新老獅王之間的爭雄角逐,會發現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它們都遵循一個古老而恒常的法則:叢林法則。畢竟人類也是動物,脫離不了動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則。